黄美尧90岁再迎创新突破 震撼新作开启艺术生涯新阶段

2022-05-05




图片


黄美尧在他的新作前


不懈创新 终见真章

2021年5月,黄美尧艺术馆在景德镇正式开馆,也正是在这场开馆仪式上,黄美尧做出了令在场嘉宾都为之震惊的“一切归零 从头开始”的创新决定。震惊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黄美尧虽90岁高龄却依然不懈创新的艺术信念令人钦佩不已,另一方面则是黄美尧的艺术创作早已达到一定高度,所有人都无法想象他接下来的创新将会是怎样的震撼。


图片

《适意存高远》 87×68cm 5.32平尺 2021年


经过近一年的潜心蛰伏,2022年初,黄美尧以中国文化、中国思维、中国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传承并创新国画作品横空出世,创作形式再立心意,艺术成就再攀高峰。


图片

《卧石枕江天含笑》 116×80cm 8.35平尺 2022年


传承创新开启黄美尧国画生涯的第四阶段

在黄美尧再次实现创新之际,回望他的艺术生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黄美尧在中国画创作之路上的演变脉络,这条脉络是黄美尧坚持创新中国画始终如一的脉络,也是他锲而不舍深耕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化的脉络,虽历经漫长的80年国画从艺生涯,黄美尧却始终没有偏离初心。


图片

《山染紫霞无限意》 177×95cm 15.13平尺 2022年(已收藏)


· 第一阶段:传统绘画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打下坚实传统绘画基本功,并在传统笔墨中寻求突破


1934年出生的黄美尧,6岁开始学习国学,8岁学习书法,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那时就深深吸引了他。13岁时,黄美尧遍访当地优秀国画老师,在刻苦临摹和研习笔墨间,深埋传承、发扬中国传统绘画的志向和信念。


1949年解放前夕,黄美尧加入全国土地改革及宣传的工作中,往返全国各地的工作要求为他游历名山大川、写生创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以中国传统绘画创作风格为主导的作品,成为黄美尧国画艺术生涯第一阶段的主要成果,这为他沉淀中国传统文化、深耕中国传统绘画功力、寻求中国绘画创新出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峡江》 68cm×68cm 4.16平尺 2022年(已收藏)


· 第二阶段:中西结合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充分利用一切中西绘画理论、技法与形式,在中西结合中创新中国画


自清代四僧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至顶峰之后,中国画沿传统绘画方向创新变得十分困难,而渐渐陷入迷茫。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文化艺术全面涌入,颠覆中国艺术的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方向,随后的200年里,中西结合成为中国画思考和创作的最大特征,也成为大多数中国画艺术家的成功出路。


在这一大艺术时代背景下,黄美尧1955年考入四川美院,了解到世界完整的艺术发展现状,包括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绘画与设计、理论与实践、笔墨与色彩、构图与造型等艺术问题后,也开始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画的实践创新,他充分利用、融合中西方艺术的理论、技法、形式等,呈现出以中为本、以西为用的中国画创作特征,并一直延续至20世纪70年代。


图片

《南山满金色 意灵志气高》 137.5×68.5cm 8.42平尺 2014年(已收藏)


· 第三阶段:丢西回中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2021年),在意识上实现传承并创新,开创“大墨大彩”绘画体系,开创中国画史新篇章


20世纪80年代,黄美尧在中西结合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中西结合的弊端及西方艺术对中国画发展的限制。中国画的发展创新,可以借鉴西方,但不能因西方标准而丢弃中国画的精神、笔墨、意境、文化、目标等一脉相承的根本,他试图摆脱单纯依靠西方艺术解决中国画困境的问题,在中国古今和不同艺术门类间,寻求丢西回中的解决方法。


图片

《阳春烟云》 117×66cm 6.9平尺 2019年(已收藏)


随后的30年里,他从陶瓷窑变效果中获取创作灵感,以“变泼法”实现山石的质感和丰富的层次,突破传统山水画靠皴法表现岩石肌理的技法局限,通过去皴法抵达自然山水的本貌;探寻万物相生的关系和规律,以“串泼法”实现画面主体元素的自然布局,不画而画,道法自然;结合光影的逻辑和处理,以“立泼法”立体造型,实现视觉形式的创新;以自然的方式(泼)画自然山水,以人为的方式(染、涂、擦、勾、填、画、描、点等)写人文,将“泼写法”作为实现真正文人山水画的必经之路,最大可能的实现天人合一的高境界。


图片

《天高气爽万山金》 117×64cm 6.74平尺 2016年


丢西回中的过程是漫长的,从思想的转变到真正的创作转变,黄美尧在30年的时间里,以变泼法、串泼法、立泼法及泼写法构建起独有的“自然泼墨综合体系”,不仅是他实现传承并创新的重要理论体系,也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转折。


图片

《雾山初雨》 81×68cm 4.96平尺 2021年(已收藏)


· 第四阶段:传承创新时期(2021年以后),在创作上实现传承并创新,真正进入传统文化当代化的范畴


直到2021年,黄美尧彻底实现了中国画创作上的丢西回中、传承并创新。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哲学的研究,回归中国画的本质,黄美尧以纯粹的山体构成和独创的“五行色”东方色彩体系,开启自己中国画创作生涯的第四个阶段,将中国画带进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图片

《苍岺古貌》 81×84cm 6.12平尺   2022年


这一阶段一开始,黄美尧的作品便已令人震撼,在他的持续创新下,我们将不断欣赏到他愈加成熟的传承并创新的中国画作品,也将不断跟随他抵达全新的中国画创作高度。


欣赏黄美尧作品的八个层级


观看黄美尧的新作,干净、透明之中散发浩然正气,阳光、纯粹、蓬勃的生命力扑面而来,这是黄美尧全新作品带来的最大直观感受,也是他天人合一的境界修为在创作上的提升和体现。


图片

《雨洗丹山秀》 166×95cm 14.19平尺 2022年


纯粹山体构成 向山石本相更进一步

如果说黄美尧之前作品中的山体还是以客观山貌为基础,通过去掉山体表面的泥土和植被来描绘山石之相,那么他现在的作品则是直接放弃山体表面及内部一切无关山石本身的内容,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纯粹的山石结构和山体构成。看似随笔呈现的山石态势,恰恰是黄美尧借自然之手(墨色的自然流淌)对更客观的山石本相的直达和再现,是真正大山龙脉的骨骼、巍峨峻岭的构造,更加贴近自然本质,形成创作风格上的创新突破,也是他走向化境思想层级的重大一步。


图片

《水落江湾 青山染霞》 97×68cm 5.94平尺 2022年


“五行色”东方色彩体系 回归即是创新

色彩方面,黄美尧沿“丢西回中”的道路,彻底放弃了对西方阳光色的借鉴和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他独创的“五行色”东方色彩体系。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生态学、风水学、博物学等多学科为融合,更加确定、明了、简单的五行色,使作品色彩回归到中国传统元素,但在色彩对比和色彩象征中所构建出的视觉层次,却比之前更丰富、更有内涵,这不仅是山水的色彩,更是世间万物气场交合的灵动,从而为创作带来了形式上的又一创新。


图片

《山涧》 60×67cm 3.62平尺 2021年


山石与色彩共融 天地与思想合一

当山石本相与“五行色”东方色彩体系在画面中相融共生,黄美尧还在创作上实现了依靠色彩对比将山石本相层次关系及空间感有序拉开的效果,还原山石本相的同时,也通过山石本相和五行色还原了大自然、大环境、大时空、大宇宙的本相,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


图片

《关山水长走清波》 134×30cm 3.62平尺 2021年(已收藏)


黄美尧作品展5月1日将在国家画院盛大启幕

2022年5月1日-5月5日,“瓷画无界——黄美尧大墨大彩山水作品展”将于中国国家画院举办,跨越黄美尧80年创作生涯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国画、陶瓷绘画作品,将完整呈现其艺术成就和学术高度。


图片


值此之际,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卢禹舜为此次展览亲笔题词,并预祝展览顺利举行,届时,我们也将恭迎您的莅临品鉴。


图片


瓷画无界

——黄美尧大墨大彩山水作品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画院三层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展览时间:5月1日-5月5日


期待您的到来!

分享